女性从怀孕、生子到孩子上学之前的这几年,可以说是人生中最艰难的阶段。如果有人能够在这个阶段伸出援手,提供帮助,就会轻松很多。对于那些提供过帮助的人,她们一般都会铭记在心,感激不尽。
在传统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习俗中,在这个阶段对小家庭(特别是家中女性)帮助最大的通常都是婆家,尤其是公婆。一般情况下,他们都是有钱出钱,有力出力,全心全意,竭尽所能的帮助小家庭度过最困难的阶段。
但是,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,这种传统习俗也在悄然改变。很多家庭的小夫妻都是独生子女,女方父母也会全心全意的帮助女儿女婿,付出的甚至可能比男方父母还要多久。有些男方家庭的父母父母认为他们把儿子养大了,就已经尽到了责任,儿孙自有儿孙福,结婚成家过日子的事情,自己就不必再操心了。还有的小夫妻自身比较独立,更愿意从原生家庭脱离出来,独立自主的过自己的小日子。
展开剩余89%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,在小家庭最艰难的那几年,能够提供帮助的人也不一样。某平台有网友提问:怀孕、生子、育儿的阶段,你最想感谢谁呢?为什么?
众网友踊跃发言,分享自家的故事。我大概看了一下,排在第一位的是娘家父母,其次是自己,再次是公婆,最后是零散的其他亲友。由此看来,现在婆家不提供助力或者很少提供助力的家庭也不在少数。
网上时常会有女性发出的求助信息:怀孕、生子、育儿阶段,婆家均无助力,怎么办?也时不时的会有以公婆身份(真实身份未知)发出的“声明”:辛辛苦苦把儿子养大了,也该过过自己的生活里,不会再为儿子付出,牺牲自己了。尤其是儿媳怀孕、生子、带孩子,自己没义务帮忙,也不会帮忙。这倒是与上面的排名对得上了。
不过,不论有没有人帮忙,这日子还得自己过不是?如果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话,我认为我最应该感谢的人,应该是我自己吧!感谢自己勇敢的面对各种艰难困苦,坚强的熬过来了。
我们夫妻俩老家都在外地,常居西安。老公家原本条件不算差,至少和我家算得上是“门当户对”。后来因公公出了意外,生病,家里的顶梁柱倒了,还因为治病,说不上是“倾家荡产”吧,也是“一病回到解放前”。
公公是独子(兄弟姐妹都早早夭折了,只活下来他一个),父母也早早过世了。婆婆原本就是一个不操心,过现成日子的农村妇女。公公病了,她一下子六神无主,只能把刚刚大学毕业,正准备考研的老公叫回来,带着公公四处求医治病。
因此,我们结婚的时候,老公虽然年龄不小了,但实际上毕业之后,工作不过半年多时间,工资勉强够生活费,手里是一点积蓄也没有的。而公婆家里就是那么个情况,所以,我们结婚的时候,一切都是我们两个人自己操办的,没有花双方老人一分钱(实际上我娘家是给了陪嫁的,怕伤了公婆和老公的面子,没有说出来。)。
婚后,考虑到老公工作尚不稳定,我正处于职业上升期,我们决定晚两年再要孩子。但是,婚后一年半,因避孕失败,我意外怀孕了。虽然我们本没打算这时候要孩子,但我们俩年龄都不小了。既然孩子来了,就顺其自然的留下了。
我原本身体就不是很好,加上那时候正一心在职场打拼,整天忙得晕头转向,又是意外怀孕,刚怀上的时候,根本不知道,还跑去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出差一个星期。那个项目又是时间紧任务重,我们一天基本上只能休息2-3个小时,忙起来饭也顾不上吃,一天工作时间超过20小时。
在那种超强的工作强度下,项目大体完成了,我也病倒了。身体不适,开始还以为只是太累了,休息几天几天了,加上项目还有一些收尾工作,还又硬撑了半个月。实在撑不住了,去医院才发现怀孕了,而且医生直接就建议卧床保胎。
因为是意外怀孕,情况又不太好,也不知道能不能保得住,就没有和双方的老人说。后面的几次产检,每次情况都不是很乐观,所以一直都没告诉其他人。直到5个多月之后,情况才略有好转,才告知了双方父母我怀孕的事情。
也许是因为我的身体底子本来就不太好,又是意外怀孕,没有提前调理身体备孕,也许是因为孕初期没有休息保养好,不仅产检结果不理想,我的孕期反应特别强烈。我不仅从怀孕1个月一直吐到生,整个人也一直都是昏昏沉沉的,大部分时间都在昏睡状态。不想让老人担心,不敢让他们知道实情,一直都跟他们说一切都好,我们自己就能搞定,不需要他们任何人过来照顾。
孩子是提前一个月突发早产的,早产的诱因(之所以说是诱因,是因为我的身体状态一直不好,可能会早产也是意料之外的事情)是宝爸和婆婆那天吵了一天的架(孕期公公还打过两次电话,婆婆不闻不问。老公让婆婆预产期前一个月过来,婆婆嘴上答应着,却又推三阻四,不行动)。我生气加上老公发了面蒸包子,却只顾着和婆婆吵架,忘了蒸包子的事情了。都晚上9点多了,面都快发过了,只好我去包和蒸,累着了。
蒸完包子,收拾好,都半夜11点了,我们准备收拾睡觉了,突然破水了,我们两个人急急忙忙的赶去医院。做完各种检查,我进入待产室的时候,老公才抽出时间给两边老人打电话,又给我妹妹(也在西安,但离得不近)打电话,请求过来帮忙。
两边老人都在几百公里之外的老家(原本说的是让婆婆提前一个月过来,娘家父母提前半个月到一星期过来,先住在妹妹那边),娘家父母凌晨3点多接到电话,就赶紧起来收拾,乘坐凌晨第一班车往过赶,而婆婆可能是因为和老公吵架,还在生气,压根儿不接电话。
原本我是完全符合顺产条件的,但因为突发早产,提前破水,又没有人帮忙,自己跑前跑后做检查,羊水流干了,胎儿宫内窘迫,不得不在宫口基本开全的情况下紧急“顺转剖”。
妹妹半夜接到电话,连夜打车赶过来了,娘家父母也在宝宝出生后三个多小时之后赶过来了,而公婆直到当天下午1点多才接了电话。得知孩子已出生,因早产住进了保温箱,不需要我们照顾,我娘家父母和妹妹都在,直接一句“快过年了,事情多,突发早产,家里还没安顿好”为由,就先不过来了。
娘家父母照顾了我半个月,我基本上可以自理了,孩子也终于出院了。那时候也马上过年了,我便让他们回去了。婆婆既然不愿意过来,那也就不用勉强了,由老公照顾我和孩子,乐得清静。出了月子,就是我主力带孩子,宝爸辅助。
孩子快半岁的时候,公司领导登门看望我和孩子,并询问我返岗事宜。宝爸想让婆婆过来帮忙,而且我同意每个月给婆婆一笔“辛苦费”(是单纯给婆婆的辛苦费,不是生活费,虽然那些钱不够市场价请个带孩子的保姆,但也相当于公婆在农村平均收入的3倍了)。婆婆故技重施,又是嘴上答应着,但老家的地扔不下,养的鸡也不能不管,总之就是脱不开身。
娘家妈愿意免费过来带孩子,但我拒绝了。孩子不是我一个人的,我一个人承担了大部分就够了,没道理还得把我父母再搭进来。我自己原本有一笔积蓄,结婚的时候娘家还给了我一笔嫁妆,这笔钱有计划的用,没有意外情况的话,维持我们的日常开销,撑个3年还是够用的。
当然,这笔钱是我用来兜底的,若不是迫不得已,不会轻易动用。即便是全职在家带孩子,我也不能一分钱不挣,坐吃山空。我跟领导商量,以“居家办公”的形式,长期兼职。白天陪孩子,晚上完成工作任务,公司按照工作量给我结算酬劳。
这样白天是全职妈妈,晚上居家办公的生活,我坚持了2年。因原公司转型,业务发生重大调整,我跟领导提出解除合作。然后,我又转战自媒体领域,并获得某平台的签约,有了保底收益。
全职在家带孩子的3年多,我的收入和普通上班族比起来,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。更重要的是,我一直都没有停止工作和学习。所以,孩子上幼儿园2个星期,开始上全天学的时候,我就火速重返职场了。
虽然孩子上幼儿园了,但早晚接送,晚上陪玩陪学,还是主要由我负责。因此,我提前和公司申请,在我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作任务(活没少干)的情况下,我自愿适当降低薪酬,希望公司能够在上下班时间上给我一定的弹性空间(每天坐班时间比其他人少了2个多小时)。
以我目前的工作状态,升职加薪是别想了,但好在能够兼顾到家庭和孩子,又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。现在,不敢说是家庭事业两不误,但也算是达到了工作和家庭的平衡。
这些年我既要带孩子,又要兼顾工作挣钱,不像很多真正的全职妈妈,有足够的时间精力事必躬亲,无微不至的照顾孩子,也不像老人带孩子那般溺爱,事事代劳,孩子的自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,独立性也非常好。
回顾这些年的经历,在结婚,怀孕,生子,育儿这些阶段,婆家基本上没有提供任何助力(还偶尔拖后腿),我也不愿意再拖累娘家,所以干脆两边都都不靠,保持小家庭的独立性。所有的事情,基本上都是我们夫妻俩独自应对。
我无意于要吐槽公婆(尤其是婆婆)什么。事实上,公公原本就是一个寡言少语,非常内敛的人。他生病之前就只管挣钱养家,不怎么操心家庭琐事,家里的一切事务都是婆婆说了算。生病之后,虽然经过几年的四处求医,这些年恢复的也还不错,但也只是达到了日常生活能够自理的程度。大约是从家里的顶梁柱变成了一个“无用”的人,这些年就更加沉默寡言,在家里几乎没什么存在感。
我和婆婆之间,算不上亲密,但也没有任何“婆媳矛盾”,我们平时交往不多,见面也都客客气气。婆婆的“边界感”极强,她从不插手我们小家庭的任何事情。婆婆这个人其实很强势,控制欲很强,但她却从未把这种行为态度强加在我身上。我觉得这已经很不容易了。婆婆这些年虽没有给我们提供过任何帮助和支援,却也从未对我们决定的事情指手画脚,说三道四。这些年我虽然很累,很辛苦,但我很自在,很舒服。我觉得我们之间的这种相处方式真的很好。
也许有人会觉得我婆婆很冷漠,凉薄,这个多少是有一些的,而且婆婆的这种性格在小姑子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。但是,她的这种冷漠凉薄,并不是只针对我一个人,而是所有人无区别对待。就算是我老公和小姑子,她的亲生子女,在她身上其实也没有享受到多少温情的。作为亲妈尚且如此,我只是她的儿媳妇,一个“外人”而已,又岂会奢望从她那里得到温暖呢?
当然,还有一个原因,那便是我们婚前就约定好了,我们两家不娶不嫁,就是俩年轻人组成一个小家庭。我对公婆能够给我们的小家庭提供多少助力本来就没抱有任何期待。我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男娶女嫁,结婚的时候没有花过公婆一分钱,公婆既不能把我看作“娶进门”的媳妇,对我有任何要求,又觉得既然不是娶进门的,那也就算不得“一家人”,自然也就少了要“搭把手”的动力吧。有句话叫“最好的婆媳关系就是没关系”,我觉得我倒是无意中走在了时代的前沿,很好的践行了这一理念。
既然是“不娶不嫁”,两个人组成新的家庭,我也尽量不麻烦娘家父母。对他们自愿提供的帮助和支援,也能推则推。他们愿意给我兜底,但我不会事事依赖他们。所以,我们的小家庭一直都保持着相对独立的状态。我觉得这种状态,对所有人都好。
现在,孩子已经上小学了。因为我没时间没精力也不愿意“鸡娃”,所以孩子和那些“牛娃”自然没法比,但好在身心健康,活泼开朗,乖巧懂事,人见人爱,人见人夸,我也挺知足。而我也基本上做到了工作和家庭的平衡。最苦最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,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。所以,我要感谢勇于面对困难,自立自强的自己!
发布于:陕西省曼雅配资,在线配资软件,配资头条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