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大家有没有发现,全球经济的风向标又变了?美联储的降息消息就像一颗深水炸弹,搅得市场人心惶惶。原本以为是单纯的货币政策调整,没想到背后竟是一场涉及地缘政治、经济主权和大国博弈的复杂较量。今天就来好好唠唠这事儿。
先说说第一重博弈:经济数据表象下的深层裂痕。特朗普一直嚷嚷着通胀趋缓,核心PCE连续三个月低于2%,国债利息都占了财政支出的15%,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,得降息缓口气。可鲍威尔却不这么看,他觉得关税政策把数据都搅乱了。就拿6月的非农数据来说,总共新增了14.7万个就业岗位,听起来挺不错吧?但仔细一瞧,私营部门只增了7.4万,这水分可不小。市场预期也是跟着过山车,6月初还觉得7月降息概率有25.3%,9月能到69.7%,结果非农数据一公布,7月概率直接跌到6.7%,9月也降到60%。
再看第二重博弈:货币主权争夺的范式革命。美元这老大哥的地位,如今也有点不稳当了。80年代的时候,美国制造业GDP占比28%,跨境支付份额能达到80%,那叫一个风光。可到了2025年,制造业GDP占比只剩下11%,跨境支付份额也跌到58%。
大家都开始琢磨着去美元化,全球央行疯狂买黄金,每个月能买24吨,创了1979年以来的峰值。美元指数半年跌了10.79%,这可是1973年以来最差的表现。特朗普还搞了个“财政主导”的危险实验,想通过压降利率来为3万亿的减税计划融资,结果穆迪都发出预警,主权评级下调,10年期美债收益率降到了4.35%,这不是饮鸩止渴嘛。
第三重博弈就更关键了:中美贸易谈判的货币政策杠杆。5月13日,中美在日内瓦谈成了关税暂缓,美方取消了91%的加征关税,暂停了24%的对等关税,中方也相应反制。但这只是暂时的,8月1日是新关税生效的最终期限,9月15日又是降息窗口和关税窗口的重合点,这时间点卡得死死的。鲍威尔也说了,贸易协议达成了就会触发降息。这里面的道道可不少,中国要是让步,美国输入型通胀就会缓解,降息空间就打开了;中国要是强硬,关税通胀就会固化,利率就得维持着。在AI产业这个隐蔽战场上,美国高利率压制着美企的研发投入,可中国却用专项贷款支持着自己的企业,这差距说不定就这么拉开了。
这降息到底啥时候能落地呢?根据三维博弈模型来看,传统经济指标占35%的权重,财政融资需求占30%,贸易谈判进展占25%,金融市场压力占10%。要是8月前中美能达成有限关税协议,7-8月核心PCE稳定在2.5%以下,那9月降息25基点,12月再降25基点的概率能有60%。但要是以色列冲突升级,油价暴涨,通胀反弹,或者中国在AI竞争领域有突破,那美联储可能就会一直按兵不动到2026年,这概率也有20%。
不管是哪种情况,老百姓都得心里有数。弱美元可能会让人民币升值,港股和A股的估值也会修复,这对的钱袋子来说可是个好消息。但市场变化莫测,还是得时刻关注着。
你觉得美联储会在9月降息吗?这场博弈对我们的生活又会有怎样的影响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。
曼雅配资,在线配资软件,配资头条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