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操离世后,曹丕成功夺得汉朝皇位。或许很多人都会心生疑问:汉献帝为何不选择去投靠蜀汉呢?毕竟蜀汉君主刘备一直宣称以匡扶汉室为己任。实际上,背后有着诸多原因,其中第三个原因尤为关键,却常常被人忽视。
谈及汉献帝的抉择,就绕不开曹丕篡汉这一事件。曹丕是曹操之子,其实追根溯源,曹操才是篡汉的始作俑者。董卓死后,汉献帝迎来了短暂的平静时光。那时朝中王允与李傕、郭汜两股势力相互制衡,汉献帝暂时无人管束。可好景不长,王允实力不敌,李傕、郭汜再度掌权。为了夺回权力,汉献帝决定离开长安,返回洛阳。
当汉献帝回到洛阳时,昔日的旧部竟无人前来迎接这位名义上的汉朝君主。想必臣子们心里都清楚,这位皇帝早已名存实亡。就在众人疑惑之际,曹操却亲自前来觐见汉献帝。当时,大家都摸不透这位权臣的真实意图。
直到曹操进入朝堂,掌控局势后,人们才明白,这不过是曹操的手段。曹操亲近汉献帝,只为给自己掌握大权寻个名正言顺的身份。此后,曹操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虽未称帝,却已手握帝王之权。
汉献帝虽满心无奈,却只能假意顺从曹氏父子。他内心其实期望借助曹操的实力重振汉室,可曹操何等谨慎,怎会轻易为他人做嫁衣?于是,便有了后来曹丕篡汉之事。至此,汉献帝彻底没了希望。那他究竟为何不投奔同为汉室子孙的刘备呢?
曹丕并未给予汉献帝真正的自由。这与曹氏一族生性多疑密切相关。虽说汉献帝已无实权,但曹操既然能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难保不会有人效仿。况且,汉室王朝存续四百余年,谁也不能确定天下是否还潜藏着汉室的忠诚之士。
就像官渡之战时,袁绍幕僚在檄文中痛骂曹操为曹贼,称其窃取汉室江山。可见,若没有汉献帝这块“挡箭牌”,曹操一家很难坐稳江山。如今曹丕掌控汉献帝,自然不会放他离开。一旦放走,曹丕必将成为众矢之的。古人向来注重“师出有名”,曹操当初正是打着帮助汉室振兴的旗号,才一步步走到今天。若没了这个名义,他早就沦为人人唾骂的乱臣贼子。
即便汉献帝侥幸逃离曹丕掌控,投奔蜀汉,他的处境也难有改变。刘备起义时虽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,但他对同为汉室宗亲的刘璋又是怎样的呢?刘备为了夺取刘璋的封地,不惜假借求援之名围困益州,全然不顾益州百姓的生死安危,一心只为谋取私利,实在不忠不义。
刘备对自己的养子也毫不留情。只因养子势力渐大,刘备担心危及自身血脉传承,便采取手段。由此可见,刘备对血脉之事极为看重。所以对于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汉献帝刘协,刘备大概率只会加以利用,待其失去利用价值后,极有可能一脚踢开甚至灭口。毕竟,刘备从一开始的目的就不是匡扶汉室,而是自己称帝。如此看来,曹丕与刘备,不过是真小人与伪君子的区别罢了。
汉献帝本人也曾有过雄心壮志。他年幼时,生活自由快乐。直到父亲去世,少年的热血才逐渐觉醒。原本该登上皇位的并非刘协,而是他的兄长。只因董卓看中刘协机敏,且在董太后身边长大,才拥立他为帝。刘协起初还想着忍辱负重,重振父亲留下的江山。
挟持他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,每个人都想利用他的身份,却无人真心助他。曹操出现时,刘协还指望能借助曹操之力,可惜他太过年轻稚嫩,自幼被困宫中,心智远不及曹操。久而久之,他心灰意冷,渐渐失去挣扎的勇气。到最后,刘协干脆放弃抗争,将皇位让给了曹丕。
曼雅配资,在线配资软件,配资头条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